首頁|新聞|軍事|汽車|游戲|科技|旅游|經(jīng)濟|娛樂|投資|文化|書畫
入秋以后,氣候逐漸轉(zhuǎn)涼,同時秋高氣爽,空氣干燥,“秋燥”的困擾也隨之而來。
唇干舌燥、皮膚皸裂、毛發(fā)脫落,免疫力降低,稍有不慎就會呼吸道感染或換季感冒,整個人都感覺不好了。
防秋燥,從6點下手秋燥可導(dǎo)致皮膚干燥皸裂、毛發(fā)脫落、唇干舌燥等。緩解秋燥,中醫(yī)養(yǎng)生可從以下6個方面著手。
1、皮膚干燥要保濕
皮膚在干燥環(huán)境下易瘙癢甚至皸裂,這時首要的是補水。
手提包里建議帶上一瓶保濕噴霧,時常噴一噴皮膚,保持濕潤。
沐浴后,應(yīng)及時涂抹身體保濕乳液,減少水分丟失。
2、少量多次喝足水
秋天濕度降低,皮膚、嘴唇和咽喉表皮細胞更易丟失水分,喝水是最直接的補水方法。
根據(jù)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,成年輕體力勞動者女性每天飲水至少1500毫升,男性1700毫升,這是一個最少量,每天喝2000~3000毫升都可以。
需要提醒的是,喝水最好喝白開水,要少量多次,不要“牛飲”或等口渴了再喝。
睡前喝點水可避免夜間因出汗、呼吸、尿液損失水分導(dǎo)致的血液黏稠;早晨喝點水可及時補水。
3、調(diào)暢情志防抑郁
進入秋天,人們目睹花草枯萎、秋葉飄零的景象,心中常會涌起悲秋之感。
悲秋會損傷肺氣,對機體免疫功能造成損害,注重精神調(diào)攝至關(guān)重要。同時,多曬太陽,避免或減少秋季肅殺之氣對精神的影響。
4、滋陰潤肺調(diào)飲食
秋季飲食應(yīng)以滋陰潤肺、防燥護陰為主,可多吃梨、蘋果、葡萄、香蕉、蘿卜、百合及綠葉蔬菜,以助生津防燥,少吃蔥、姜、蒜、辣椒等辛辣燥烈之物。
鴨肉、海參等為潤燥佳品,雞肉、豬肉、牛肉、鴿肉等較為平性之品也可適當(dāng)食用。
5、勞逸適度解秋乏
民間有句老話,“夏過無病三分虛”,夏秋交接之后,人極易倦怠、乏力等,導(dǎo)致脾虛、胃虛、氣虛,秋乏是補償夏季人體消耗的保護性反應(yīng)。
此時應(yīng)適當(dāng)進行體育鍛煉,如散步、爬山。開始時強度不宜太大,應(yīng)逐漸增加運動量。
盡可能保證夜間睡眠充足,并堅持午睡,做到勞逸結(jié)合。
6、秋凍也要避風(fēng)寒
從防病保健的角度出發(fā),循序漸進、適度的“秋凍”,可增強心肺功能,提高機體抗寒能力。
但如果到了深秋時節(jié),氣溫已明顯下降,仍穿著薄衣單褲,極易受到寒冷刺激,引發(fā)感冒等疾病,尤其是慢性支氣管炎、哮喘、慢阻肺、心腦血管病患者,要適時增加衣服,防寒保暖。
吃對食物,躲開秋燥傷害橙色蔬果緩干燥
胡蘿卜、彩椒、芒果等橙黃色蔬果富含β胡蘿卜素,可以在體內(nèi)轉(zhuǎn)化為維生素A,有助于維持皮膚、嘴唇和咽喉上皮細胞完整性,從而緩解秋燥。
燕麥、小米、高粱、薏米、紅豆等粗糧的谷皮和糊粉層也富含有利于皮膚健康的B族維生素。
建議多吃些雜糧飯或粥、雜糧豆?jié){或磨成全谷粉,建議每天主食中粗糧的比例占1/3~1/2。
牛奶豆?jié){要多喝
牛奶、豆?jié){含有大量水和蛋白質(zhì),最好每天喝上300毫升。
喝粥能防秋燥,湯湯水水也不能被忽略。平時海帶、山藥、藕、冬瓜加排骨燉湯或魚湯都能滋補潤燥。
堅果含鋅助保濕
堅果富含不飽和脂肪酸,是合成細胞膜表面磷脂的原料,磷脂充足,細胞中水分就不易流失。南瓜子、山核桃中的鋅也有助于預(yù)防皮膚干燥。
建議每天吃一把原味的帶殼堅果,以防攝入過多鹽或糖。因不飽和脂肪酸易被氧化酸敗,形成加速衰老、增加癌癥風(fēng)險的自由基,所以最好選擇帶殼的。
白色食物養(yǎng)肺好
肺喜潤而惡燥,入秋后肺也最易出現(xiàn)不適,引起咳嗽多痰等問題。
中醫(yī)上講白色食物入肺,因此,秋天要多吃白色食物。
常見的藕、白蘿卜、冬瓜可以入湯;新鮮蓮子可以直接吃,或拌涼菜;干蓮子可以入粥;秋梨做湯更潤肺;鐵棍山藥可以入粥,普通山藥直接做菜。
(責(zé)任編輯:落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