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|新聞|軍事|汽車|游戲|科技|旅游|經(jīng)濟|娛樂|投資|文化|書畫
專家表示,日常最好吃熟食,避免吃生食喝生水
“醫(yī)生從他口中拉出了1.88米長的寄生蟲”“10歲男孩腦內長7.5cm寄生蟲”……這樣的新聞真是看出一身雞皮疙瘩。然而,我們飲食不潔,很可能就蟲從口入、病從口入。尤其夏日天氣熱,很多人喜歡吃魚生等生食或外出吃夜宵,而生魚片、蟹、吸蛄、小龍蝦、螺、蝸牛、蛙、蛇等都是導致寄生蟲感染的高危食物,要想徹底杜絕風險,就盡量不吃。
魚生:警惕肝吸蟲病,尤其麥穗魚、棒扁魚生
日料常吃的魚生,并不安全,尤其是淡水魚生!廣醫(yī)三院感染疾病科潘興飛副主任醫(yī)師指出,肝吸蟲的囊蚴常寄生在淡水魚的體內,如麥穗魚、棒扁魚等。人若進食未煮熟而含有肝吸蟲的淡水魚、蝦容易感染引起肝吸蟲病。
肝吸蟲主要損傷肝臟,患者感染后可有肝區(qū)疼痛、腹脹、腹部不適等,生化檢查可有肝功能異常。若慢性重復感染,可發(fā)生肝硬化,兒童時期嚴重感染者可導致生長發(fā)育障礙、侏儒癥。肝吸蟲病常并發(fā)膽管炎、膽囊炎、膽石癥,甚至可誘發(fā)肝癌和膽管癌。因此,專家建議淡水魚蝦要充分煮熟后再食用。
蟹、吸蛄、小龍蝦:小心肺吸蟲病
肺吸蟲的囊蚴常寄生在溪蟹、吸蛄、小龍蝦體內。潘興飛稱,人若生食或進食未完全煮熟的溪蟹、吸蛄、小龍蝦,很有可能罹患肺吸蟲病。
肺吸蟲主要寄生于人體肺部,可表現(xiàn)為咳嗽、胸痛、氣短、咯血;肺吸蟲也可寄生于人體腹部,導致腹痛、腹瀉、惡心、嘔吐;如寄生于皮膚,可表現(xiàn)為皮下結節(jié)或包塊;如寄生于顱內,可有癲癇發(fā)作、視覺障礙、癱瘓、失語等。
蛙、蛇:易感染發(fā)生蠕蟲蚴移行癥
潘興飛表示,一些動物蠕蟲幼蟲可寄生于蛙類或蛇的體內。人因生食含有裂頭蚴的蛙、蛇而感染可發(fā)生蠕蟲蚴移行癥。
患者可表現(xiàn)為皮膚蠕蟲蚴移行癥,也可表現(xiàn)為內臟蠕蟲蚴移行癥,表現(xiàn)為嗜酸性粒細胞增多,伴有各受損臟器的相應癥狀,有時伴有高熱、乏力等全身癥狀。多數(shù)病例在體表或病變臟器檢獲蟲體而確診,免疫學檢查可作為輔助診斷。
螺、蝸牛:感染管圓線幼蟲,嚴重可致死
管圓線幼蟲長期在某些陸生或淡水生螺類、蝸牛體內發(fā)育。人若生食或進食未完全煮熟的螺肉就可能感染管圓線蟲。管圓線幼蟲可引起內臟蠕蟲蚴移行癥。幼蟲存在于腦、脊髓及眼前房等組織中,主要表現(xiàn)為嗜酸性腦膜腦炎。
患者可有低熱、頭痛、嘔吐等表現(xiàn),重者可發(fā)生癱瘓、嗜睡、昏迷,甚至死亡。顱腦手術檢出蟲體可以確診,免疫學檢查可輔助診斷。
帶血牛排、豬肉:易引發(fā)腸絳蟲病
別再吃七成甚至五成熟的牛排了!潘興飛稱,豬或牛因進食絳蟲蟲卵感染而患囊尾蚴病,人進食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活囊尾蚴的豬肉或牛肉而罹患腸絳蟲病,或因生嘗肉餡、生肉、吃火鍋肉片、未熟透烤肉可能感染,生、熟食炊具不分也可致熟食被污染活囊尾蚴而使人感染;颊呖捎懈雇、惡心、嘔吐、消化不良、腹瀉、食欲改變等消化道癥狀,兒童可見頭暈、失眠、磨牙、煩躁、驚厥等神經(jīng)精神系統(tǒng)癥狀。
人吞食豬帶絳蟲卵后,若絳蟲蟲卵在人體內孵出幼蟲,囊尾蚴侵入人體各器官可引起囊蟲病。腦囊蟲病患者常有癲癇發(fā)作,可有低熱、頭痛、嘔吐、頸項強直、眩暈、聽力減退等。眼囊蟲病患者可有視力下降、視野改變、結膜損害,重者失明。皮下組織和肌肉囊蟲病患者可有皮下結節(jié),重者有肌肉酸痛、發(fā)脹表現(xiàn)。
菱角、荸薺:易發(fā)生姜片蟲病
水生植物也會讓“蟲從口入”?是的!菱角、荸薺、茭白、蓮藕等容易被姜片吸蟲的囊蚴污染。人因生食含有姜片吸蟲囊蚴的水生植物可發(fā)生姜片蟲病。
姜片吸蟲寄生于人體小腸,可引起消化道及全身癥狀,如腹痛、腹脹、腹瀉、惡心、嘔吐、食欲減退等,兒童可出現(xiàn)全身營養(yǎng)不良、消瘦、貧血、水腫等。糞便中找到姜片蟲卵或在嘔吐物中發(fā)現(xiàn)成蟲均可確診。
專家建議
日常避免吃生食、喝生水
為避免寄生蟲感染,日常生活中,我們應該進食熟食、避免生食,避免飲用生水,避免生食或進食未煮熟的魚、蝦、蟹、蛙、蛇、螺、豬肉、牛肉等,盡量不生吃菱角、荸薺、蓮藕等水生植物,不要用牙齒啃皮。在生吃時必須充分洗擦,并用開水燙泡幾分鐘或陽光下曬過一天后才食用。
有生食史者,應注意排查寄生蟲感染。一旦確診,應及時治療。寄生蟲病治療包括一般對癥治療和病原治療。病原治療以藥物驅蟲治療為主,腦囊蟲病、眼囊蟲病者應予手術摘除。
(責任編輯:落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