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|新聞|軍事|汽車|游戲|科技|旅游|經(jīng)濟|娛樂|投資|文化|書畫
膽汁反流是慢性胃炎的一種,也是十二指腸球炎、潰瘍病重要致病因素之一,臨床以胃脘疼痛,嘔吐,呃逆為主要表現(xiàn),或兼胸骨后灼熱,屬中醫(yī)學(xué)“嘔吐”、“嘈雜”、“胃脘痛”范疇。下面為你介紹四款養(yǎng)生粥,幫你調(diào)理……
配方1:
羊肉150-200G切丁, 粳米100G,蔥3枚,姜3片細鹽少許.制法:砂鍋煮粥.趁熱服用,冬季為佳.功效:益氣補虛,溫中暖下,壯胃健脾
配方2:
粳米50克、大棗10個、蓮子20克。制法:蓮子用溫水泡軟、去芯,粳米淘洗干凈,大棗洗凈。三者同入鍋內(nèi),加清水適量,旺火煮開后,文火熬煮成粥。功效:養(yǎng)胃健脾,還可防治缺鐵性貧血。
配方3:
將山藥90克,百合40克,大棗15枚、薏苡仁30克及大米適量。制作:材料同時入鍋內(nèi),加清水適量,旺火煮開后,文火熬煮成粥。每日2次服食。功效:山藥具有補脾和胃之功能;百合清熱潤燥;大棗、薏苡仁健脾和胃,諸物合用具滋陰養(yǎng)胃、清熱潤燥的作用。本粥特別適合胃病中醫(yī)辨證屬胃陰不足者,患者常表現(xiàn)為胃脘隱痛、饑不欲食、口乾咽燥、形體消瘦、舌紅少苔、脈細。
配方4:
長白山丁香5克,大米100克,生姜3片,紅糖適量。制作:將丁香擇凈,水煎取汁,加大米煮粥,待沸時調(diào)入紅糖、姜末等,煮至粥熟即成,或?qū)⒍∠?克,研為細末,待粥沸時與姜末、紅糖同入粥中,煮至粥熟服食,每日1劑,連續(xù)3-5天。功效:溫中降逆,溫腎助陽。適用于胃寒嘔吐,呃逆食少,腹痛腹瀉,陽萎陰冷,寒濕帶下等。
分享閱讀:(責(zé)任編輯: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