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|新聞|軍事|汽車|游戲|科技|旅游|經(jīng)濟|娛樂|投資|文化|書畫
春日到,正是嘗鮮好時節(jié),其中必須要說到的就有春筍。春筍是一年中最鮮美的筍,但是吃春筍還有一些注意事項,您卻未必了解,今天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。
春筍的營養(yǎng)價值
春筍脆嫩鮮美,可嚼出清香和甘醇來,被譽為“素食第一品”,自古以來備受人們喜愛,文人墨客和美食家對它贊嘆不已,有“嘗鮮無不道春筍”之說。如果說肉食者鄙,食筍則正好相反。筍的味道就是如此清雅雋永。蘇東坡曾道:“無竹則俗,無肉則瘦,若想不俗也不瘦,天天筍煮肉!
春筍味清淡而鮮嫩,營養(yǎng)豐富,含有充足的水分、植物蛋白、脂肪、糖類、大量的胡蘿卜素和維生素B、C、E以及鈣、磷、鐵等人體必需的營養(yǎng)成分和微量元素,其中含量較高的是纖維素、氨基酸。
春筍不僅是佳蔬還是良藥,中醫(yī)臨床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春筍味甘性寒,具有利九竅、通血脈、化痰涎、消食脹等功效。
春筍筍體肥厚,美味爽口,營養(yǎng)豐富,可葷可素。做法不同,風味也各異,炒、燉、煮、煨皆成佳肴。
吃春筍的注意事項
1、燒春筍時最好先焯水
做春筍前最好能在沸水里先焯一下,大約煮1-2分鐘,甚至可以煮更久一些,以軟化粗纖維,有助消化。這樣既可以去除春筍的澀味,吃起來更爽口,還能讓70%的草酸流失。草酸容易和體內(nèi)的鈣形成草酸鈣,在體內(nèi)沉積,導致結(jié)石,也會加重結(jié)石患者的病情。
2、每次五六片即可
中醫(yī)認為,春筍味甘性寒,屬于發(fā)物。發(fā)物是指富于營養(yǎng),或有刺激性,特別容易誘發(fā)某些疾病(尤其是舊病復發(fā))或加重已發(fā)疾病的食物。因此,吃的時候一定要控制量,不能天天吃,更不能頓頓吃。注意控制量,每次只吃五六片。
春筍富含粗纖維,可以幫助食物消化,但由于它的纖維比芹菜等其他蔬菜要硬,相對難消化,吃多了,胃腸道受到刺激后,運動會加快,而出現(xiàn)不適感,當腸胃運動異常時,則會出現(xiàn)胃痛、胃脹,甚至胃出血等癥狀。吃春筍吃出毛病的,大多是因為一次吃得太多。
3、不要和生冷食物混著吃
春筍不要空腹吃,吃之前可以先喝口湯、羹,或者吃幾口飯,以減少春筍對胃腸黏膜的刺激;吃完春筍后盡量不要吃生冷的食物,如冰淇淋、冰啤酒、生海鮮。
春筍本來就難以消化,生冷食物也不易消化,兩個加在一起,腸道受到雙重刺激,加速了胃腸功能紊亂,容易誘發(fā)胃腸不適。
4、吃春筍需防過敏
中醫(yī)認為,竹筍有滋陰、益血、化痰、消食、利便等功效,但筍中的大量纖維素較難消化,同時筍中含有難溶性草酸,食用過多易誘發(fā)哮喘等老慢支疾病、過敏性鼻炎、皮炎等。春季本來就容易過敏,對于容易產(chǎn)生攝入性過敏的人來說,食用春筍還易引起蕁麻疹。因此,小兒應少量吃春筍,但不能吃毛筍;老人吃筍一定要細嚼慢咽。
春筍的適宜與禁忌人群
1、一般人均可食用。
2、過敏體質(zhì)的人過量食用會影響健康,其中患有嚴重的胃及十二指腸潰瘍、胃出血、肝硬化、食道靜脈曲張、慢性腸炎等疾病的患者應忌食;15歲以前兒童尤應注意不宜多吃;脾胃虛弱者或婦女產(chǎn)后以及因吃筍會誘發(fā)、復發(fā)哮喘的人不宜吃筍;春筍中難溶性草酸鈣含量較多,所以尿道結(jié)石、腎結(jié)石、膽結(jié)石患者不宜多食,另外年老體弱者、消化不良者、脾虛腸滑者不宜多食春筍。
3、為防止出現(xiàn)過敏,吃筍應先少量嘗點,如有反應,馬上停止;如沒有反應,可適當再吃。若用筍片、筍丁炒菜,要先用開水把筍燙5~10分鐘,然后再配其他食物炒食。這樣既可高溫分解大部分草酸減少弊端,又能使菜肴無澀感,味道更鮮美。同時,吃筍時盡量不要和海魚同吃,避免引發(fā)皮膚病。
春筍雖鮮美,但也要量身體而食哦。
(責任編輯:)